这里美不胜收——“春光满‘淮’等你来——一路生花”集中采访团走进淮北市

3月28日至29日,“春光满‘淮’等你来——一路生花”主题采访团走进我市。两天时间里,来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社、新华网、中国旅游报、安徽日报等媒体记者一行探寻春景、品尝美食、回味非遗文化,感受我市近年来由“煤城”变“美城”的可喜变化。

来淮北,绝对不能错过的当然是美食。市民的饮食方式,也诠释着这座城市的幸福味道。

“听说,淮北人的一天从‘淹死’一只包子开始。”一大早,采访团一行在高岳街道三姐大骨头海带汤早餐铺开启了活力满满一天的行程。这家经营了13年的早餐店里,招牌是大骨头海带汤、玉米蒸饺和小笼包,勾引着大家的味蕾。

临近中午,杜集区矿山集街道醉牛板面馆内已经挤满了食客,采访团一行也纷纷将镜头聚焦在渐渐升起烟火气的面馆内。

“为了让每根面条都能嚼起来劲道,摔制过程中一定要用力。”面点师赵凯在厨房里制作出一碗碗口感顺滑的板面。“汤料色鲜,香而不腻,微辣而润。肉嫩而不柴,新鲜见其味,而不见其形。”“以茴香、花椒、当归、肉桂等十余种中药和佐料,加以羊肉、牛肉熬制汤料,配以鸡蛋、小青菜。”面对记者,面馆负责人介绍着板面为何深受群众喜爱。记者了解到,三矿板面近年来先后荣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杜集区三矿板面传统技艺)、淮北市招牌菜、淮北市餐饮行业十大特色小吃、游安徽不得不吃的名小吃等荣誉奖项。

动手撕下一片临涣马蹄烧饼放入口中,喝上一碗浓郁羊汤唇齿留香……在濉溪县临涣镇,品尝羊肉汤不分季节。古城内,大大小小的羊肉汤店里,随时都可遇见腾腾的热气和络绎不绝的饕客。市民游客对这里的招牌美味,有着讲不出道理的执着。

临涣羊汤以优质山羊为主,用鲜肉、腿骨子等羊身各个部分放大锅内熬制八小时而成的全羊汤,汤白汁浓而不显油花,肉嫩鲜美、鲜而不膻、烂而不糊、食而不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

“它形似马蹄、色泽金黄、酥香流油,烧饼绝就绝在水、面和油酥……打出来的烧饼口感才好,另外发面也很关键,得先培养酵母菌,自己发酵培养出来的老面酵母和出来的面才香。”临涣营家烧饼第六代传承人营光明向采访团一行介绍说。

淮北,虽是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年轻城市,却有着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淮北守正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改革开放春风到,科学发展续新篇。千里隋堤涛又起,泛长三角换新颜……”临涣镇茶馆里,淮北大鼓声声入耳,群众则围坐一起畅谈古城家乡的新发展。临涣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东晋、南北朝时期,临涣就有喝茶之地。茶馆里的茶,是用来自各地茶叶的茶梗泡制而成,称之为“棒棒茶”,饮茶习惯一直沿袭至今。淮北大鼓则是汉族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在临涣茶馆,喝茶、听大鼓书,是茶馆里再寻常不过的消遣。新时期,临涣镇巧借东风,利用临涣人爱饮茶的传统,在古镇多家茶馆内成立了茶馆调解委员会,聘请当地“五老”人员作为特约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成功化解了许多纠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茶馆里,沏一壶棒棒茶,听着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新春踩街、非遗花灯展、美食文化节,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这座千年古镇增添了新时代的色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十大古曲淮北独揽其三——《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抚人静心凝神。其中,杜集区梧桐村流传着关于古琴曲《高山流水》的故事。去年底,作为淮北市第二部村志《梧桐村志》正式出版。从村庄起源、自然环境、村庄建设、风土民情等角度,讲述了梧桐村的历史和文化,充分展示了时代风貌和历史印记。“通过编修村志展示乡情村史,可以活化乡村记忆,增强村民对梧桐村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梧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乔说。

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相城大地到处涌动着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动人答卷。

“我们村曾经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集体收入空白、产业结构单一的‘穷山沟’……”走进石台镇梧桐村,记者团一行边走边看边采访,在“三米巷”“梧桐谷”“龙脊天路北段”等处挖掘小山村“蝶变”故事。

这两年,借助政策东风、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当地特色,带领村民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口,推动绿水青山“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村容村貌不断美化,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实现了“穷山沟”到“网红村”的华丽转变。

“小满园”项目就是梧桐村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的有力佐证。它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吊锅等特色美食、逃离都市回归田园的美好寓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我们以艺术为手段,用创新的思维、美学的视觉挖掘特色文化,结合自然景观,将当地青砖灰瓦石头屋融入庭院改造建设,做乡村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小满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眼下,烈山区和村社区油菜花和梨花竞相开放,一片花的海洋。作为我市重要的“果篮子”之一,这两年,和村以苹果种植为基础,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不断实现“面子”“里子”双提升。

“和村苹果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优质苹果3000多万斤,直接经济收入8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超2万元。”宋疃镇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记者介绍说。2021年,七彩和村景区获批国家AAA级景区、安徽省特色小镇称号,春季赏梨花、秋季采摘苹果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路线。每年春季,千亩梨花竞相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到和村赏梨花、品美食。秋季,万亩苹果成熟季,采摘研学的人员络绎不绝,每年来和村游玩的人次达30万以上,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与此同时,去年和村社区入选首批和美乡村示范村,目前正努力建设成为“党旗红、产业青、生态绿、丰收黄、文化紫、民生橙、宏图蓝”的七彩和美乡村。

“根本想不到,这里就是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媒体记者纷纷惊叹朔西湖发生的巨大变化。小桥流水,四季花开,绿草如茵;大片湖面,波光粼粼,水鸟成群……杜集区的朔西湖已从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变为人们踏青、赏湖、休闲的好去处。

夕阳西下,朔西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岸上,一座座形式各异的民宿藏在浓密树林里。“总占地面积约138亩,园区以自然生态的栖居环境与多彩的游憩活动为设计主旨,意在为游客构建一站式高端露营住宿体验。”“水云间·轻奢小筑”民宿负责人向大家介绍道。据了解,民宿提供林下树屋、房车、临湖太空舱等多元化露营形式,并设置网红观景台、儿童乐园、月季长廊、房车KTV等丰富的配套活动设施。民宿也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名单。

我市因地下煤炭资源和地上灰岩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土地沉陷形成采煤沉陷区。这些沉陷区曾是淮北市最深“伤疤”、发展最重“难题”和民生最大“痛点”。然而,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淮北市通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成功将历史包袱转化为发展财富,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淮北文化底蕴深厚,文旅时尚焕新,非遗美食脍炙人口,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以后我要多来淮北走走看看,用镜头记录最美的淮北。”“很庆幸,在最美时节能来到淮北,记录淮北。特别是美景和众多非遗美食令人记忆深刻,群众幸福生活也让人羡慕。期待再来。”“这里美不胜收,是一座让人念念不忘的城市。”

离别时,采访团一行与淮北许下再会约定。

记者 刘露